做不到這十點小事,再優秀都是假的

01)會說謝謝

文明禮貌從“謝謝”開始,如果臉上帶著微笑就更好了,那是最美的表情,沒有人會討厭一個用微笑迎接自己的人。爸爸媽媽要教給孩子發自內心的感謝和微笑,就必須要要孩子懂得什麼是感恩,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會友愛朋友、孝順父母、忠於職守、回饋社會,將來一定是個有用的人。

02)會交朋友

交朋友,可以說是每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的必然選擇,孩子也不例外,無論在哪一個年齡段,都會找到一兩個共享歡樂和痛苦的伙伴。能交到朋友的孩子,性格往往是活潑開朗且獨立自信的。

做父母的要教給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技巧,更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要交一些“好”朋友,不要交到一群狐朋狗友。

03)勤快地閱讀

勤,是要有閱讀習慣,學會利用零星瑣碎時間閱讀,要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堅持閱讀。快,是有較快閱讀速度,有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04)大聲發表自己的意見

要想從小培養孩子有主見、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就要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一些可以由孩子決定的小事情,不妨交給孩子自己做決定,遇到大事情,也記得要聽聽孩子的意見,或許他會給你一個驚喜呢。

家裡開家庭會議時,也要允許孩子發言。對於內向羞澀的孩子,爸爸媽媽也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否則,孩子將來如果變成一個沒主見、隨波逐流任人擺佈的人,到那時後後悔就來不及了。

05)獨立思考和自主生活能力

這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也是個人面對生活和職業必須具有的基本能力。

我們做父母的,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敢於放手讓孩子做點事情,從小事做起,穿衣穿鞋到整理房間,自己做作業到規劃家庭旅遊計劃等等。想要孩子將來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競爭力,不被淘汰,爸媽要早早懂得放手。

06)有責任心

每一個希望兒女將來有所成就的父母,都要認真跟孩子談一談責任心這回事。能承擔責任才能做大事,不說大事,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沒有責任心也是做不好的。

孩子一旦知道了自己的責任,就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和學習,因為他知道這是責任而不是負擔。整理房間是自己的責任,好好學習也是自己的責任。

另外,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不打罵孩子,更不能包庇,要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負責任,忘記帶作業,就好好聽老師批評,打破了鄰居的花瓶,就自己想辦法補償,這都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責任。

07)運動

無論男孩女孩,我們都提倡讓他(她)擁有健康的體魄,多運動,少生病,無論是孩子的學習或者其他因素,都應該為孩子的健康讓步。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經常帶孩子去運動,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這不僅是為孩子健康著想,更是讓孩子開闊視野、與人交流的好時機,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影響。

08)愛好

很多爸爸媽媽往往會忽略給孩子培養一個愛好,但是這其實非常重要。擁有一個愛好,孩子會感覺人生是有意義的、每天都是值得期待的。就像很多家長喜歡打麻將一樣,想想明天還能去打麻將,就覺得今天做什麼事都很有動力。

當然,我們要幫孩子培養一個健康的愛好,不一定要求他多擅長,只是希望在孩子的生活裡,有那麼一件事,讓孩子覺得做起來很開心,哪怕失落寂寞的時候,也能夠撫慰他的心靈。

09)真誠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際交往關係中,最被人們看重的品質就是真誠。一個真誠的人,總是容易得到別人的好感、友誼和認可。一個真誠的人,最能夠打動他人,立足社會。

10)有環保觀念

教育孩子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保護環境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今天,我們做家長的用行動為孩子種下一粒種子,明天就能成就孩子的未來。好的習慣能夠改變孩子一生,我們要從小培養起!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現在按讚並追蹤粉專,每天收到育兒小秘方!

別讓你的愛殺死了你的孩子

抱著已經冰冷的女兒,素素的媽媽劉毓精神徹底崩潰。

把一個“笨”女兒送進全國知名學府,再讓她進入知名的律師事務所,可想而知,這位母親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但女兒畢業才一年,居然就用這樣的方式回報母親的深恩!


已經50歲的劉毓,是同齡人中為數不多的全日製本科畢業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因教學成就突出,一路獲得破格提升,35歲那年就晉升為教授,擔任某大學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是該校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和中層幹部。

愛人梁軍是公務員,如今已身居高位。夫妻倆的事業成就讓許多人羨慕甚至嫉妒。

1984年,劉毓生下女兒,取名梁素素。她對丈夫說,咱們家的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家的優秀。

然而,女兒的表現卻讓劉毓大跌眼鏡:1歲7個月了,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想跑的時候,素素還走不穩;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喊“阿姨、婆婆”了,素素連“爸爸、媽媽”也不會說…

真正讓劉毓失望是從素素上小學開始的。每次考試,那些稍稍需要動些腦筋的試題,素素總是得不到分。為了讓女兒聰明起來,劉毓成了各種腦保健品的忠實擁躉,每天逼著素素吃各種補品。

不過,學習成績沒有上去,孩子卻早熟起來,小學四年級就有了初潮。最後,還是醫生朋友強烈建議,劉毓才停止了對女兒的“健腦工程”。

但她並沒有因此停止對女兒“優秀工程”的打造,她把女兒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請了各科家教對女兒進行一對一輔導。請家教的結果很顯著,小學五年級第一學期,素素破天荒地考了班上第一名。

素素被老師當作班級裡的“黑馬”選去參加全區的智力競賽。競賽中,素素居然一次搶答器都沒有按上,因為她還沒聽懂題,其他的同學就已經知道答案了。

在後來寫的一篇日記裡,素素回想起這件事,心裡感慨萬分:
我反應慢,在團隊活動裡總是拖後腿的那一個。可是,媽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她總認為她和爸爸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遺傳,我不可能會不聰明。所以,有菁英父母並不一定是好事,我不快樂,他們也都活在辛苦當中。

1997年夏天,素素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劉毓用盡家裡所有的積蓄,為素素請來大連市數一數二的各科家教老師。

到了最後,素素被訓練成只要一看到試題的前半部,就知道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所以,每次考試,素素都能取得班級前五名的成績。

劉毓總算滿意了。她在拿到女兒成績單的那一刻,對素素說:“你的聰明真是被媽媽強行挖掘出來的。”

2000年,素素考入大連第二十四中學。上高中的第一次月考,素素居然門門不及格。

為此,班主任老師和劉毓進行了認真嚴肅的對話。當老師不經意地說有人懷疑素素是通過知道考題的方式考入第二十四中學時,劉毓暴跳如雷:“我可以根據這句話告你誹謗!”

說著,她硬是把老師拖到校長室,一番唇槍舌劍,最後素素班主任向劉毓道了歉。

劉毓藉機向校長提出:“這樣對素素有成見的班主任,不適合做我女兒的老師。這件事我可以不向教委反映,前提是把素素調到高一(六)班。 ”

高一(六)班是尖子班,就這樣本來就跟不上進度的素素被調到了尖子班。不到一個星期,向來對媽媽言聽計從的素素告訴媽媽:“我要退學。”

劉毓一聽,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素素卻相當堅定:“老師講的東西,我根本就听不懂。高中的課程對於我來說,真是太難了。我想上職校學護工,將來到養老院工作。”素素的話差點兒沒把劉毓噎死。

梁軍試圖說服劉毓尊重孩子的選擇,可是劉毓的反應相當強烈:“比素素差一萬倍的孩子都能上大學,她怎麼就不能?我告訴你梁軍,除非我明天就死了,否則,我一定要素素上大學,而且是名校!”

蒼天不負有心人,2003年,素素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劉毓大哭一場。梁軍更是對劉毓感激不盡:“如果不是你,女兒就廢了。”

大學的生活為素素開啟了另外一扇窗,她希望沒有媽媽的安排,盡情享受大學生活。可是,現實很快撲滅了素素的希望。第一個學期結束,素素是全班唯一一個高數沒及格的人。

於是,素素的大學生活過得依然如高中般,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她在日記裡用“可憐”來形容自己和媽媽:聰明的媽媽生了個不聰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現實,可憐。不聰明的孩子有個聰明的媽媽,被拔苗助長,可憐。

大四吃畢業餐聚的時候,素素喝了很多酒,輪到她發表畢業感言時,她的發言讓很多同學紅了眼圈。 “畢業了,大家最高興的是終於可以走向社會,自力更生了。而我最高興的是,終於可以不用學習了。這16年的讀書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

劉毓託了各種關係,將素素弄進大連一家專事海事官司的律師事務所。素素的師父是業界十分有名的律師,對下屬的要求非常嚴格。

上班第一天,師父交給素素一個任務,給加拿大一個客戶發郵件告知官司進展,並讓對方提供一份新資料。這任務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是小事一樁,可是對素素來說,實在有些為難。

因為她外語水平一般,《海事法》又非她大學時的專業,郵件中的很多用語她都沒有把握。見師父很忙,素素就向別的同事求助,可是得到的回復是:“我很忙,你應該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晚上,師父回來了,素素只好實情相告,師父當時就有些生氣:“你做不了,為什麼不求助別人?你知道耽誤一天,得損失多少佣金?”當素素告訴師父同事不肯幫忙時,師父更火了:“你平時不注意人際交往,人家憑什麼要幫助你?是不是還需要我來教你如何向別人求助?”

素素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她能感覺到很多同事都在外面向屋裡觀望,一個念頭在素素腦子裡產生:單位裡再也不會有人看得起她了。

回到家裡,素素對媽媽說:“媽,我不想在這個單位做了,我根本勝任不了。”劉毓一听就火了:“你堂堂一個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生,才工作一天,就說這樣的話,不覺得丟臉嗎?”就像以往一樣,素素就是有一萬個不願意,也不得不服從媽媽的安排。

2007年12月25日,事務所舉行聖誕Party,許多人都將其視為展示才華、增強人脈的機會,都拿出各種看家本領。可是,當主持人點到素素時,她尷尬地站在台上,實在想不出自己有什麼特長可以展示,最後,她給大家背了一首唐詩才解了圍。

素素明顯感覺到,打那天開始,她徹底淪為公司裡可有可無的人。 “可有可無”地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她再次想到辭職,想去鄉村小學做一名教師。

但媽媽再次斷了她的念頭:“留在一個好單位,你才可以找一個條件好一些的對象。你放心,只要你不辭職,礙於你爸的情面,這個公司永遠不可能把你掃地出門。”  
  
終於,在一個下午,素素從單位21樓飛身而下,當場身亡。幾天后,劉毓才在自己的郵箱發現素素自殺前發來的一封郵件,內容很簡短:

爸爸媽媽,我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你們希望我成為的那種人,可是,我始終成不了那種人。

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裡,別人的優秀都是用來突出我的愚笨。

我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許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類。不聰明,但活得很快樂。

這些文字,讓劉毓久久無法平靜。接受筆者採訪時,這位母親含淚說:

“我把家醜外揚,只是想用女兒的生命換來其他家長的警醒。

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這是從素素日記裡看到的一句話。

可是,我偏偏讓她去夠那根本不屬於她的高枝兒,結果,她最終從不屬於她的高處摔了下來。回頭想想,我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嗎?用這個標準去衡量,什麼成績、名校,一點都不重要。吃粗茶淡飯的生活,只要她喜歡,又有什麼不好呢? ”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現在按讚並追蹤粉專,每天收到育兒小秘方!

盲目的育兒,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心力!

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父母這一生,都有著操不完的心。

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

我有一個朋友昕昕,不惜辭去公司一級主管的位置,回家做全職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不遺餘力、付出一切,可惜孩子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游徘徊。

她親自上陣輔導、陪伴孩子寫作業,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寫到11、12點;她下血本報了很多輔導班,可孩子去也去了,就是學不進去;她精心設計了很多獎勵方式,但是成果也不佳……

一說到孩子學習,她就特別的難過:“其實說不在意孩子成績、讓她快樂成長這些話,的都是假的,我在意的要死!”

雖然很殘忍,但是我想告訴她的是: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01)孩子的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

1990年代末期,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追蹤研究。
研究調查了近一千所學校裡、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先列出8個研究探討的相關因素:

小孩擁有高學歷父母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小孩在家裡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
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最終,出現了一個顛覆常識,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研究發現,有4個因素與孩子後來的考試分數有高度關聯,而剩下那4個因素則對孩子的成績毫無影響。

大家可以先猜猜,哪些和孩子成績有關,哪些無關?


02)
有關: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
無關: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學歷高,孩子成績優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
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而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直是致命的一擊。


先跟大家說一個故事。
著名作家池莉曾經和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所受屈辱數不勝數,她斷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敗。
“婚姻本身,沒什麼可以多說的,可以簡單歸結到一個字:緣。緣分盡了就是盡了、就該散了吧。但是婚姻一旦涉及孩子,那就是一個字、萬個字也難以排解的矛盾和艱難了。 ”為了孩子,她選擇忍耐,和丈夫簽訂了離婚協議,同室但分居。就這樣,撐到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天。池莉覺得可以向孩子坦白了,話還沒說完,就被女兒打斷。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我上初中不久就在書櫃裡看到了你們的協議書。我沒有告訴你,是因為你們一定是擔心我學習分心,擔心我像別的孩子那樣鬧彆扭。既然這樣,那我就成全你們的苦心,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吧。 ”

原來懂事的她在父母面前裝了四年的“無知”。聊天時,女兒還反過來安慰起了池莉,如果婚姻不和諧,離婚對大家都好。後來,池莉的女兒考入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成為了克林頓、曼德拉的校友。你會發現,父母的離婚對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孩子的學業成績,努力維持一個表面和諧、完整的家庭,這卻成為很多父母所堅持的偏執。

其實你們相不相愛,孩子最知道。

就像我鄰居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為了她假裝恩愛的時候,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學了。

有時候,光堅持形式上的完整,而喪失了溫情,其實是最傷孩子的婚姻型態。


03)
有關: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無關:小孩的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魔鬼經濟學》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假如一名婦女30歲之後才要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學校成績好的機率會較高。這樣的母親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晚婚、晚生。”

研究顯示,26—28歲是女性生育的黃金時間,生下來的孩子也會更健康、更聰明。

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可達109.29。

與此同時呢,母親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辭職在家不工作,其實對孩子的成績毫無幫助。

這真是紮了全職媽媽的心啊!全職媽媽們犧牲自己、付出一切,竟然對孩子的成績一點用都沒有!

有部韓劇說:“孩子的成績,取決於爸爸的經濟實力和媽媽的情報能力。”

媽媽的情報能力,就在於每天了解大量的養育信息和大力搜羅好的興趣班和培訓班,為孩子規劃一個好的將來。

而全職媽媽的情報能力,絕對是一流的。

一位爸爸在網上講述了一段心酸育兒經歷:“自從孩子出生,我妻子就辭職在家專心帶孩子。可在我的記憶中,兒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就被他媽媽逼著上培訓班,從來沒有過週末。6年來,妻子把他送進的“培訓班”不下30個。早晨6點走,在公車上,妻子一手端飯、一手拿水,解決掉早餐,就去培訓班了。晚上9點下課回家,兒子還要完成學校老師給的作業,12點才能休息。

有一次兒子對我說,他在學校課堂上哈欠連天,培訓班的作業已讓他筋疲力盡了,哪還有心思去聽老師的講課?他人坐在課堂上,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個幻影。

而他母親付出這麼多,產生了自我感動,每次都跟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啊! ”

然而,兒子因為精神壓力過大,白頭髮越來越多,更諷刺的是,成績沒變好,反而還產生了厭學情節。 ”

承認吧!那些年我們費盡心思的陪伴和苦心鑽研的教育技巧,其實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幫助。

04)
有關: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無關: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公佈,高考狀元出爐了,沒什麼意外,狀元大多依舊家庭殷實,家境優渥。

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軒昂說:“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不得不承認,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把一些人遠遠甩在身後。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進,可能就會讓孩子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

正如作家王耳朵所說:“你不盡力打拼和賺錢,就無法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你沒有好的學歷,就不會提前告訴孩子讀書的重要性;你不懂得教育是一個過程,就永遠培育不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

但是,孩子的成績卻與是否搬入條件較好的小區無關。

搬到好的小區、甚至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成績更好?別天真了吧,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象。

正如換了好鞋不會跳得更高,是一樣的道理。

05)
有關:家中藏書多
無關: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家中藏書多就可以讓孩子成績變好?聽起來有點扯、有點荒謬吧?不過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其實很有道理。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每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讀書,成績也不會讓你擔心。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玩手機打遊戲打麻將,家裡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孩子身邊的大人們討論的都是哪個劇好看、哪個遊戲好玩、誰的牌技好。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手機、遊戲、麻將還要來的大。

因為對他來說,手機、遊戲、麻將這些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不是書。那麼孩子就不會喜歡看書,成績自然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好。

之前聽過一句話:“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浪費了,更別提成績了。

06)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
“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父母學歷,經濟社會地位,家中藏書多少還是母親的生育年齡,說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而保持家庭完整、母親放棄工作、搬到更好的小區、費心為孩子讀書,說的都是父母的行為,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

而以上的全部事實表明: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這個結論的意義遠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與其為孩子,學會在婚姻裡隱忍,不妨解脫自己,也解脫孩子;與其為孩子的成績殫精竭慮,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押注、傾注全部的心血,而放棄了自我成長和追求。與其逼孩子看書、監督孩子寫作業,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則、用環境影響孩子。

記住,育兒先育己。要不然你的付出,99%都是無用的。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現在按讚並追蹤粉專,每天收到育兒小秘方!

別扼殺了孩子的情緒宣洩的出口!

朋友琳琳一大早就跑來找我抱怨。

琳琳的孩子四歲了,昨天太晚睡了,早上起床一臉不情願。琳琳想要幫他洗臉,卻被他煩躁的推開;讓他喝點水,他卻轉頭過去不理會;想要幫他戴帽子,他推拖了好幾次不願意戴上。

琳琳說:今天幼稚園要外出活動,一定要戴上的,這麼熱的天氣不戴帽子怎麼行?

這一碎念,成了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脾氣一下子就爆炸了。
他把帽子往地上一丟,開始嚎啕大哭,鼻涕眼淚滿面,還不讓媽媽幫他擦。
最後只好派出爸爸,讓孩子委屈地擦乾了眼淚去上學。

琳琳跟我說:
我家的孩子脾氣太大了,只要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我跟爸爸罵也罵了打也打了,連道理也都跟他講了,卻怎麼的也管不了這樣的壞脾氣。

 

“愛發脾氣”幾乎是所有媽媽對自己的孩子的一致評價。
但實際上,發脾氣是有原因的。
朋友圈裡曾經流傳過一句話:”情緒智商比較低的大人,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讓他哭夠。”

想想自己甚麼時候最愛發脾氣呢?
是不是在你特別著急的時候,或是特別疲累的時候?
或是不被理解、不被愛、讓自己覺得委屈難過的時候?

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是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是內心脆弱的表現,表面上感覺是在施壓,但實際上卻是內心在求救。

小孩子也是一樣的,每次發脾氣其實都是在表達某種負面情緒,當他們無法用所知道的眼與詳盡的敘述那種負面的感覺時,唯一的方式就是發脾氣及哭鬧。然而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是最愛他的人,也是可以任由他們發脾氣、求助的人。

而且淚水裡包含了皮質醇(壓力賀爾蒙)和應激激素,當我們在哭泣時,實際上是從身體裡釋放壓力。

面對孩子這種”求助”和釋放壓力,做為父母的通常會做什麼呢?嚴厲的禁止他哭鬧?冷漠的無視他?懲罰或是打罵,看他還敢不敢哭?

想想都覺得殘忍。

兒童心理學者《休息、玩、成長:讓學齡前兒童過得更有意義》作者Dr. Deborah MacNamara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說: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他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得,阻止發脾氣才是。”

優媽曾在媒體上看過這樣的一件事:

一個叫做媛媛的女孩,五歲。因為在睡覺前要求要吃甜點,而被媽媽念了一頓。媛媛不聽話就開始發脾氣,媽媽也不甘示弱地把媛媛打罵了一頓。因為一整天的工作疲勞,讓媽媽實在沒辦法忍住自己的怒氣。

第二天早上,媽媽去叫媛媛起床時,媛媛說自己的腿很痛不能走,媽媽以為孩子還是在耍性子,堅持要讓她起來,但媛媛仍說起不來,媽媽才著急的帶去醫院。

醫生說是過度驚嚇再加上外力導致腿部間歇性失去知覺,所幸觀察一兩天就沒事了。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

有個媽媽跟優媽說,她的孩子好像特別懂事,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自己壓在心裡,高興的、不高興的,都不喜歡與別人分享,在學校受委屈,和其他小朋友鬧彆扭了,這些事情孩子從來沒有和他說過,就算媽媽問了也是甚麼都不說。

這樣的孩子看似安靜懂事,但其實內心沒有自信,常常找不到自己,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情緒憋在心裡久了,孩子會變得消沉,擁有糟糕的童年,長大後患有抑鬱症的機率更大。

優媽常常見到這樣的例子,就如同俗話說的:”窩裡橫”

就像優優和樂樂兩個孩子,每天在家很不得罵個八百次,總是需要我一遍又一遍的耐心哄啊勸啊抱的。
但他們在外卻得到一致的好評,有時孩子去別的同學家玩,優媽特別擔心他們在別人家裡鬧事,但其他的家長反而都說我家的孩子很乖很懂事。

後來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帕蒂·惠芙勒說:孩子喜歡在家裡表現出全部的情感,是因為在家裡能被傾聽與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窩裡橫的孩子,其實是在發脾氣的過程中,一邊獲得情緒的釋放,一邊培養和強化它們的控制情緒能力。

既然孩子發脾氣是好事,那麼就都讓他發脾氣好了?

當然不是這樣說。

孩子發脾氣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可以控制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任由他失控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越早開始越好。

各位爸爸媽媽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讓孩子體驗父母如何管理情緒

言傳身教是訓練孩子情緒管理一個重要的方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蹲下去溫和地與他親密對話,引導他說出內心的想法,讓他不高興的原因,再引導他去想想為什麼不可以這麼做,可以怎麼做。

一方面,我們在引導孩子如何解決眼前的難題;
一方面,我們也在示範怎麼樣控制情緒,但始終的原則沒有變,對吧?

引導孩子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

幫助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與情緒對應且適當的話語,說出自己的感受有利於讓孩子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情緒。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教導孩子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

1、幫助孩子積累如何表達感受的詞語。
當孩子被別人欺負時,可以對孩子說:”你現在很傷心吧?”
當孩子被誤解時,可以對孩子說:”你是不是覺得很委屈?”

2、告訴孩子一些關於感受的身體反應,讓孩子了解遭遇某種情緒時,身體會有甚麼樣的反應。比如,當人們感到害羞時,臉會紅;當人們感到憤怒時,會咬牙切齒;當人們感到沮喪時,毀垂頭喪氣;當然們感到高興時,會手舞足蹈等等。

3、用實際的素材來幫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通過繪本、影片、照片或是圖片這些可看見的素材,圖文並茂地告訴孩子別人經歷了什麼樣的感受。

在優優和樂樂小的時候,優媽會跟他們一起讀繪本,並討論故事裡的人物的感受,例如:”艾瑪奶奶走了,思達是不是很難過?”這樣

讓孩子為發脾氣的後果負責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可以用嘴巴告訴他,你想要拿回玩具,而不是用拳頭。”

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後,一定要很嚴肅的告訴他,無論是摔門、扔玩具、攻擊別人或者是傷害自己,這些行為都是錯的,並且要明確告訴他需要為此負責的。

不要妄想以上的方法可以一次見效,教育孩子從來沒有捷徑。

通過一次次的體驗,孩子會逐漸了解到,原來情緒可以這樣處理,原來這樣做我可以更開心;不用你唠叨,他以後自然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

等孩子真的用更積極的行為來代替發脾氣時,別忘了給他肯定和鼓勵。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現在按讚並追蹤粉專,每天收到育兒小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