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捨不得孩子吃苦, 那是他們早晚要走的路

1

因為最近優媽比較忙,每天下班回到家都差不多要七點半了,優媽想著與其麻煩爺爺奶奶,讓優優和樂樂兩邊跑,不如就直接讓他們在托兒所吃晚飯。一開始他們兩個還覺得蠻新鮮的,但才過兩天優媽就聽到他們和爸爸抱怨托兒所的飯菜太難吃、生活條件太差了。

不是樂樂說:“芥藍炒牛肉裡只有小小的兩塊牛肉丁!”

就是優優抱怨:“番茄炒蛋裡找不到雞蛋,完全就是熱炒蕃茄!”

“好不容易廚房阿姨做了一次芋頭燉排骨,每個小朋友都很期待,但分到的量卻特別少,還沒嘗出味道好不好吃就沒有了。”

說起托兒所裡的鬱悶,兩個小朋友一直抓著爸爸嘰哩呱啦吐槽的停不下來,優媽就站在一邊看著面前鬧轟轟的三個人不說話。

聽著兩個孩子的抱怨,優媽當然知道,托兒所裡的條件與自己家裡是沒有辦法相比的,但是比起優媽上學的那個年代來,其實也好了很多倍啦。

優媽小時候,根本就沒有上托兒所的機會,只要放學回家就一定要幫爸媽做家事的,爸媽實在沒空不在家時,也要和哥哥、姐姐一起做飯,哥哥負責在廚房生火,姐姐則站在小凳子上搖搖晃晃的炒菜,優媽就要負責把菜洗乾淨,並幫姐姐遞工具,至於飯菜,哪有什麼大魚大肉啊,青菜才是優媽從小長大的好夥伴。

兩個孩子聽著優媽的歷史,優優嘟著嘴說:“我們本來就在不同的年代,不能這樣比較。”

經過兩個孩子的抱怨,優媽和孩子他爸更是一致同意,等兩個孩子抱怨完了,照樣要送去托兒所繼續「受苦」。



2

上週四晚上和孩子的爸散步回來,在樓道口見到五樓的鄰居太太正在來回踱步,優媽就停下和她聊了一會,她說:“在等先生,一會要去學校接女兒!”

她家女兒學習成績非常好,考上了附近一間非常棒的高中,優媽也不時給優優樂樂上教育課要他們向五樓鄰居家的小姐姐學習。因為學校離家相對遠,優媽一直以為她家女兒是住校的,詳聊後優媽才知道,原來她家女兒沒住校,每晚她都是和先生親自去接的。

五樓的太太說,學校住宿條件太差,女兒天天抱怨吃不慣、住不好,一想到孩子在那受罪,心裡就難受。牙一咬就決定不讓孩子受罪了,不就是麻煩了一點,天天接送而已嘛。

於是,她們一家每天的行程就變成這樣了,五點鐘要起床給孩子做飯,然後送他去上學。等到十點晚自習結束,再去接孩子下課。這樣一來,孩子就跟上幼兒園時一樣了。

優媽回家後和先生聊,都為現在一些父母的育兒觀念感到奇怪:大多數孩子能吃的苦,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能吃呢?

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就拿樂樂來說,優媽剛送他去踢足球的時候,一開始每天回家他都在那唉聲嘆氣:“唉,好累啊,好辛苦啊……”,優媽攔住對他心疼得不行的奶奶,堅持送他去,等到他開始有興趣後,天天都要拉著我們分享他今天的表現。

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捨得讓孩子吃苦。只要聽見孩子一嚷苦、一喊累,就趕緊一把攬過來,把他們拉到舒適圈裡保護起來,讓他在溫床上幸福成長。

然而吃苦是一生成長必須面臨的一關,作為父母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是授予他面對困難的能力,而不是由自己為他抵擋苦痛。不然在能夠保護他的時候,他沒有吃過苦,等有一天你保護不了,當苦來臨時,他會承受不住的。

3

優媽以前有個小學同學小董,他上面有三個姐姐,而他就是父母捧在手裡怕曬著,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唯一的兒子。

那時候的條件不算很好,但他從小到大,都是吃最好的,一家人吃飯,一定要給他單獨蒸個肉餅,每天早上還要單獨給他煮一個雞蛋,家裡的粗活重活從來都是幾個姐姐幹。他反正是十指不沾陽春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上小學幾年的書包一直都是比他大一歲的三姐給他背著。

小董從小沒有吃過一絲一毫的苦。優媽和小伙伴小時候最羨慕的就是他。後來小董的故事也是優媽好多年後回老家聽說的。

小董長大了,姐姐們都已經出嫁,他也在父母的幫助下娶了妻,又生了孩子,自己也到了而立之年。

可是父母漸老,孩子漸大,他卻無力負擔一家老小,在家裡種地他不肯,說:“現在年輕人哪還有人種地啊!”

他跟著村里的人們去深圳打工,去了三天就獨自背著背包回來了,說:“在工廠裡上夜班太累,受不了了。”

不久村里有人叫他去工地做工,做沒幾天,他又回來了:“這就不是人能待的環境,又髒又臭,住得跟豬窩似的。”

這樣如此反復了多次,他沒有賺到錢,卻白白賠了路費,再也沒有人叫他一起出去打工了。他就在家裡成天吊兒郎當地玩了一天又一天、玩了一年又一年,還好有父母那點老本兒可吃,不至於挨餓。

他的父親去世不久後,母親便腦中風了,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顧,這邊又是要吃藥,又是要人的。要小董買藥,他也拿不出錢來;要小董伺候他,他又嫌髒、嫌累,一怒之下把母親送到了姐姐家,扔了便走。母親看著他的背影直流淚。

其實他也不好受,上有病母,下有嬌兒,自己卻眼睜睜受不下苦去,掙不了養家糊口的錢來,只能過著窮困潦倒又被人瞧不起的生活。

不知道他的母親有沒有後悔,如果他早知道自己唯一的寶貝兒子,會過上今天這樣的日子,當初她會不會選擇,讓孩子吃一些該吃的苦,鍛煉他的身心和毅力,而不至於等到這個世界靠他支撐時,他完全無力,無可奈何。

這時,他所吃的苦,遠遠要比小時候所謂的苦,不知道要苦上多少倍。

今天早上,優媽在和同事聊孩子暑假快要到了,要給孩子準備怎樣的暑假活動。仔細算過後發現,要負擔起兩個孩子的暑假,哎,又要埋頭苦幹幾個月。但是作為父母,我們盡己所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大多數人能吃的苦,就一定要讓他吃,不要捨不得,不然,等到有一天,他應該頂天立地時,他承擔不起,就會吃更大的苦。

家長們,你的任務只是為孩子提供可以開闊眼界的機會,而他人生路上面臨的苦,是要他自己去體驗的。

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成長必經的路。

十種不負責任的育兒方法,再不改,就晚了!

每個做家長的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您知道嗎,以下幾種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是愛孩子,恰恰是對孩子的一種不負責任方式,這些方法都很容易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



1、孩子想自己吃飯

父母說:你自己吃等等就會搞得到處是,到時候飯菜都冷了……媽媽餵你吧!

註解: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動手能力就這樣被扼殺。


2、孩子有些不舒服

父母說:乖,寶貝,我們去醫院打一針就沒事了。

註解:我們的盲目和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人,讓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療創傷,讓世界多了多少耐藥菌和不治之症。


3、孩子想要玩泥巴

父母說:太髒了,不許玩! 你已經有玩具了,玩自己的玩具就好

註解: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滅了孩子愛玩的天性,阻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限制了孩子的探索空間。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

父母說:別把衣服弄髒了,水這麼冰,別把碗打碎了……

註解:孩子眼裡原本就像遊戲的做家事,因為短短幾句話,把原本愉快的勞動變成了一件苦差事


5、孩子上學了

父母說: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懂不會就不要亂講……

註解:這樣反倒會讓孩子不敢問為什麼,怕老師說、怕同學笑話。如此一來孩子變得只知道接受、從眾,沒有屬於自己的創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6、孩子說,爸媽,我長大了,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說:好孩子,你好好讀書就可以了,其他的什麼都不需要你去做。

註解:一個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機會,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女)子漢的機會就這樣被你熄滅在萌芽狀態,如此一來孩子很可能變成為一個畏縮、不負責任的人。

7、孩子成績不好

父母說:你要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麼也不要你做,為什麼連書都讀不好,你真是丟盡了我們的臉!早知道……

註解:在孩子心裡,他們看不到愛,他們認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來只是一場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8、孩子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想到感恩,他對你們說: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

父母說:愛什麼愛,你拿什麼來愛?讀好書,聽話就是最好的愛。

註解:愛原來就是這樣的功利、現實和殘酷!愛的種子還沒有開花就已凋謝、愛的能力還沒學會就被打擊;


9、孩子學習成績好,脾氣也很壞,懶得出奇

父母說:沒事,長大了就好了、沒事了,只要學習好,什麼都無所謂。

註解:我們忘記了,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我們捨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任意地踐踏。

10、孩子真的是終於是長大了,他個子比你高大,可是什麼也不會做也什麼都不想做

這時父母們黔驢技窮了,我們只好說: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沒事了


結語

愛孩子並不是一味的遷就也不是溺愛,愛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來尊重,讓我們都來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吧。

如何預防小孩長出魔鬼牙?

現在街上有好多孩子,漂亮可愛又惹人疼,一張嘴,卻是一口壞牙齒!爸媽們千萬別掉以輕心,不信?來看看下面這消息,結結實實嚇了米藍一跳!

魔鬼牙究竟多可怕?

今天米藍在網上看到一則報導,真的被震驚了!

家住湖北武漢的黃女士,最近為兒子樂樂的牙齒問題擔心萬分;樂樂上一年級,班上別的孩子們都開始換牙了,他卻一點兒動靜都沒有,直到8歲,才開始出現換牙的跡象,這讓黃女士很是著急:孩子的乳牙怎麼就這麼“頑固”,非要去診所看醫生才行!

結果,由於樂樂之前長的乳牙沒有及時脫落,導致下牙齒中間的新牙被擠壓成倒八字的形狀生長,中間還留有半顆牙齒的空隙,看上去就像長了兩行形狀怪異的雙排牙,俗稱“ 魔鬼牙 ”!

大家千萬別小看這“魔鬼牙”,它不僅會嚴重影響孩子接下來恆牙的正常冒出,還會對寶寶的頜骨、牙床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將來會影響面容美觀;

長了“魔鬼牙”的寶寶,因為牙齒活動不變,會導致咀嚼率降低,無法充分地吸收各種食物的營養,對孩子的健康發育是十分不利的。同時,“魔鬼牙”會影響孩子的口腔衛生,使得患齲齒的風險機率大幅度增高!

為什麼孩子會長魔鬼牙?

米藍看完這則新聞之後,也非常奇怪:為什麼有的孩子掉牙換牙都很正常,有的孩子就會出現這種乳牙滯留的現象呢?

原來,“魔鬼牙”的成因,除了恆牙先天性缺失、很大情況下與孩子平日的飲食習慣有關。新聞中提到的樂樂,就是個典型“吃軟不吃硬”的孩子,平日裡喜歡吃麵包、蛋糕這樣口感蓬鬆的軟質甜食,最大的愛好就是喝甜飲料,拿著牛奶當水喝,一天能喝四五瓶!

樂樂媽媽雖然覺得孩子的飲食習慣不好,但抱著“反正孩子將來也會換牙”的心態,並沒有嚴加阻止,從而釀成了不良後果!

爸媽如果這樣也這樣想,就大錯特錯啦!米藍在這裡建議,寶寶換牙時,父母們一定要對孩子的飲食多加留意:

1、避免過多的精細加工食物攝入:可以給寶寶多吃粗糧、堅果等質地較粗糙、富含纖維的食物,強化孩子牙頜系統的咀嚼能力;

2、有意識引導孩子多吃質地較硬的水果:蘋果、梨等質地堅脆的水果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換牙期間,媽媽可以切成小塊給孩子吃,藉機讓孩子鍛煉牙齒咀嚼;

3、孩子1歲之後,盡量少用榨汁機:很多爸媽都會有認知上的誤差,覺得把蔬菜水果打成汁或者泥孩子更容易接受,營養也更加容易吸收,其實這是不科學的,無形之中就錯過了鍛煉孩子咀嚼力的機會!

像小好長到這麼大,米藍讓她喝果汁的次數屈指可數,2歲以後,米藍家裡的輔食機就落了灰,現在有了弟弟,才又重新拿出來用!

 

如果發現孩子有乳牙滯留的現象,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正規的醫院或者牙醫診所,及時就醫,幫孩子拔除乳牙;爸媽們也無須過分擔心,只要發現後及時快速地處理,“魔鬼牙”基本不會對孩子的發育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滯留的乳牙已經影響到孩子牙齒的上下排列位置,就要在醫生的指導幫助下,進行口腔正畸治療了。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乳牙滯留和其他牙病,請爸媽們務必重視以下幾點;

1、教育寶寶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6個月之前的寶寶,媽媽可以用指套牙刷或者乾淨柔軟的紗布,幫助寶寶輕輕清理擦拭口腔黏膜和牙槽黏膜;最好一天1-2次;6個月之後,媽媽就可以用尼龍質地的牙刷來幫寶寶刷牙,建議使用兒童專用的可吞嚥牙膏,每次使用1粒米大小的量即可,逐漸幫助寶寶熟悉刷牙的流程,建立刷牙的好習慣;

這個時候寶寶年紀小,所以是推薦使用含氟牙膏的,如果媽媽不放心,可以跟牙醫溝通之後,給寶寶牙齒定期塗氟。

2-4歲的寶寶,建議選擇該年齡段的兒童牙刷,牙刷不用特別軟,中等的軟硬度寶寶刷起來會比較舒服;牙膏用量為1粒豌豆大小即可,6歲以上的寶寶,牙膏用量可以增加到牙刷刷頭那麼長;有的媽媽想給孩子使用電動牙刷,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在5歲開始使用,並且一定要得到家長的協助,因為寶寶自己很難控制好電動牙刷的力度,用起來很容易撞到牙齦,造成損傷;

2、改掉寶寶的不良小動作:如果發現寶寶有吸允手指、無意識舔牙齒、咬舌頭、用手觸摸快掉的牙齒等習慣,爸媽們一定要及時制止,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可能會引發孩子牙齒傾斜、牙前突、牙齒間隙增大等牙齒問題;

3、忌過分甜食:少吃甜食、少喝碳酸飲料,尤其是晚上睡前一定要忌甜。米藍和小好有約定,下午5點之後,就不可以再吃任何甜食了;吃完甜食應該及時漱口;

米藍身邊有個朋友,每晚睡前都給孩子喝一杯牛奶幫助睡眠,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幾個月過去了,孩子一直喊牙疼,到了醫院檢查,發現得了“奶瓶齲”!

牛奶這種酸性的食物,對牙齒表面牙釉質的損害是非常大的,有這個習慣的媽媽們,一定要讓孩子刷了牙再睡覺!

4、定期給孩子做牙齒檢查:有條件的媽媽可以在孩子1周歲左右,就預約兒童牙醫;一般來講,1歲之後最好每隔2-3個月就做一次牙齒檢查;如果發現寶寶的乳牙顏色灰暗無光澤,就說明牙齒可能受到損害;如果牙部有黑齲洞,就要盡快到醫院就診。

今天說了這麼多,希望所有的爸爸媽媽們都切身重視起孩子的牙齒問題,注意生活習慣、細心觀察孩子的長牙狀況,幫助寶寶養成護理口腔衛生的好習慣,這些小細節日積月累,就能給孩子一口好牙哦!

畢竟,誰不想有個唇紅齒白,胃口好,吃什麼都香的小孩呢?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做不到這十點小事,再優秀都是假的

01)會說謝謝

文明禮貌從“謝謝”開始,如果臉上帶著微笑就更好了,那是最美的表情,沒有人會討厭一個用微笑迎接自己的人。爸爸媽媽要教給孩子發自內心的感謝和微笑,就必須要要孩子懂得什麼是感恩,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會友愛朋友、孝順父母、忠於職守、回饋社會,將來一定是個有用的人。

02)會交朋友

交朋友,可以說是每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的必然選擇,孩子也不例外,無論在哪一個年齡段,都會找到一兩個共享歡樂和痛苦的伙伴。能交到朋友的孩子,性格往往是活潑開朗且獨立自信的。

做父母的要教給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技巧,更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要交一些“好”朋友,不要交到一群狐朋狗友。

03)勤快地閱讀

勤,是要有閱讀習慣,學會利用零星瑣碎時間閱讀,要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堅持閱讀。快,是有較快閱讀速度,有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04)大聲發表自己的意見

要想從小培養孩子有主見、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就要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一些可以由孩子決定的小事情,不妨交給孩子自己做決定,遇到大事情,也記得要聽聽孩子的意見,或許他會給你一個驚喜呢。

家裡開家庭會議時,也要允許孩子發言。對於內向羞澀的孩子,爸爸媽媽也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否則,孩子將來如果變成一個沒主見、隨波逐流任人擺佈的人,到那時後後悔就來不及了。

05)獨立思考和自主生活能力

這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也是個人面對生活和職業必須具有的基本能力。

我們做父母的,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敢於放手讓孩子做點事情,從小事做起,穿衣穿鞋到整理房間,自己做作業到規劃家庭旅遊計劃等等。想要孩子將來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競爭力,不被淘汰,爸媽要早早懂得放手。

06)有責任心

每一個希望兒女將來有所成就的父母,都要認真跟孩子談一談責任心這回事。能承擔責任才能做大事,不說大事,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沒有責任心也是做不好的。

孩子一旦知道了自己的責任,就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和學習,因為他知道這是責任而不是負擔。整理房間是自己的責任,好好學習也是自己的責任。

另外,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不打罵孩子,更不能包庇,要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負責任,忘記帶作業,就好好聽老師批評,打破了鄰居的花瓶,就自己想辦法補償,這都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責任。

07)運動

無論男孩女孩,我們都提倡讓他(她)擁有健康的體魄,多運動,少生病,無論是孩子的學習或者其他因素,都應該為孩子的健康讓步。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經常帶孩子去運動,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這不僅是為孩子健康著想,更是讓孩子開闊視野、與人交流的好時機,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影響。

08)愛好

很多爸爸媽媽往往會忽略給孩子培養一個愛好,但是這其實非常重要。擁有一個愛好,孩子會感覺人生是有意義的、每天都是值得期待的。就像很多家長喜歡打麻將一樣,想想明天還能去打麻將,就覺得今天做什麼事都很有動力。

當然,我們要幫孩子培養一個健康的愛好,不一定要求他多擅長,只是希望在孩子的生活裡,有那麼一件事,讓孩子覺得做起來很開心,哪怕失落寂寞的時候,也能夠撫慰他的心靈。

09)真誠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際交往關係中,最被人們看重的品質就是真誠。一個真誠的人,總是容易得到別人的好感、友誼和認可。一個真誠的人,最能夠打動他人,立足社會。

10)有環保觀念

教育孩子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保護環境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今天,我們做家長的用行動為孩子種下一粒種子,明天就能成就孩子的未來。好的習慣能夠改變孩子一生,我們要從小培養起!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現在按讚並追蹤粉專,每天收到育兒小秘方!

盲目的育兒,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心力!

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父母這一生,都有著操不完的心。

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

我有一個朋友昕昕,不惜辭去公司一級主管的位置,回家做全職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不遺餘力、付出一切,可惜孩子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游徘徊。

她親自上陣輔導、陪伴孩子寫作業,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寫到11、12點;她下血本報了很多輔導班,可孩子去也去了,就是學不進去;她精心設計了很多獎勵方式,但是成果也不佳……

一說到孩子學習,她就特別的難過:“其實說不在意孩子成績、讓她快樂成長這些話,的都是假的,我在意的要死!”

雖然很殘忍,但是我想告訴她的是: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01)孩子的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

1990年代末期,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追蹤研究。
研究調查了近一千所學校裡、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先列出8個研究探討的相關因素:

小孩擁有高學歷父母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小孩在家裡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
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最終,出現了一個顛覆常識,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研究發現,有4個因素與孩子後來的考試分數有高度關聯,而剩下那4個因素則對孩子的成績毫無影響。

大家可以先猜猜,哪些和孩子成績有關,哪些無關?


02)
有關: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
無關: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學歷高,孩子成績優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
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而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直是致命的一擊。


先跟大家說一個故事。
著名作家池莉曾經和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所受屈辱數不勝數,她斷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敗。
“婚姻本身,沒什麼可以多說的,可以簡單歸結到一個字:緣。緣分盡了就是盡了、就該散了吧。但是婚姻一旦涉及孩子,那就是一個字、萬個字也難以排解的矛盾和艱難了。 ”為了孩子,她選擇忍耐,和丈夫簽訂了離婚協議,同室但分居。就這樣,撐到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天。池莉覺得可以向孩子坦白了,話還沒說完,就被女兒打斷。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我上初中不久就在書櫃裡看到了你們的協議書。我沒有告訴你,是因為你們一定是擔心我學習分心,擔心我像別的孩子那樣鬧彆扭。既然這樣,那我就成全你們的苦心,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吧。 ”

原來懂事的她在父母面前裝了四年的“無知”。聊天時,女兒還反過來安慰起了池莉,如果婚姻不和諧,離婚對大家都好。後來,池莉的女兒考入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成為了克林頓、曼德拉的校友。你會發現,父母的離婚對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孩子的學業成績,努力維持一個表面和諧、完整的家庭,這卻成為很多父母所堅持的偏執。

其實你們相不相愛,孩子最知道。

就像我鄰居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為了她假裝恩愛的時候,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學了。

有時候,光堅持形式上的完整,而喪失了溫情,其實是最傷孩子的婚姻型態。


03)
有關: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無關:小孩的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魔鬼經濟學》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假如一名婦女30歲之後才要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學校成績好的機率會較高。這樣的母親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晚婚、晚生。”

研究顯示,26—28歲是女性生育的黃金時間,生下來的孩子也會更健康、更聰明。

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可達109.29。

與此同時呢,母親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辭職在家不工作,其實對孩子的成績毫無幫助。

這真是紮了全職媽媽的心啊!全職媽媽們犧牲自己、付出一切,竟然對孩子的成績一點用都沒有!

有部韓劇說:“孩子的成績,取決於爸爸的經濟實力和媽媽的情報能力。”

媽媽的情報能力,就在於每天了解大量的養育信息和大力搜羅好的興趣班和培訓班,為孩子規劃一個好的將來。

而全職媽媽的情報能力,絕對是一流的。

一位爸爸在網上講述了一段心酸育兒經歷:“自從孩子出生,我妻子就辭職在家專心帶孩子。可在我的記憶中,兒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就被他媽媽逼著上培訓班,從來沒有過週末。6年來,妻子把他送進的“培訓班”不下30個。早晨6點走,在公車上,妻子一手端飯、一手拿水,解決掉早餐,就去培訓班了。晚上9點下課回家,兒子還要完成學校老師給的作業,12點才能休息。

有一次兒子對我說,他在學校課堂上哈欠連天,培訓班的作業已讓他筋疲力盡了,哪還有心思去聽老師的講課?他人坐在課堂上,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個幻影。

而他母親付出這麼多,產生了自我感動,每次都跟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啊! ”

然而,兒子因為精神壓力過大,白頭髮越來越多,更諷刺的是,成績沒變好,反而還產生了厭學情節。 ”

承認吧!那些年我們費盡心思的陪伴和苦心鑽研的教育技巧,其實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幫助。

04)
有關: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無關: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公佈,高考狀元出爐了,沒什麼意外,狀元大多依舊家庭殷實,家境優渥。

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軒昂說:“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不得不承認,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把一些人遠遠甩在身後。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進,可能就會讓孩子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

正如作家王耳朵所說:“你不盡力打拼和賺錢,就無法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你沒有好的學歷,就不會提前告訴孩子讀書的重要性;你不懂得教育是一個過程,就永遠培育不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

但是,孩子的成績卻與是否搬入條件較好的小區無關。

搬到好的小區、甚至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成績更好?別天真了吧,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象。

正如換了好鞋不會跳得更高,是一樣的道理。

05)
有關:家中藏書多
無關: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家中藏書多就可以讓孩子成績變好?聽起來有點扯、有點荒謬吧?不過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其實很有道理。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每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讀書,成績也不會讓你擔心。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玩手機打遊戲打麻將,家裡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孩子身邊的大人們討論的都是哪個劇好看、哪個遊戲好玩、誰的牌技好。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手機、遊戲、麻將還要來的大。

因為對他來說,手機、遊戲、麻將這些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不是書。那麼孩子就不會喜歡看書,成績自然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好。

之前聽過一句話:“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浪費了,更別提成績了。

06)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
“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父母學歷,經濟社會地位,家中藏書多少還是母親的生育年齡,說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而保持家庭完整、母親放棄工作、搬到更好的小區、費心為孩子讀書,說的都是父母的行為,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

而以上的全部事實表明: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這個結論的意義遠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與其為孩子,學會在婚姻裡隱忍,不妨解脫自己,也解脫孩子;與其為孩子的成績殫精竭慮,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押注、傾注全部的心血,而放棄了自我成長和追求。與其逼孩子看書、監督孩子寫作業,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則、用環境影響孩子。

記住,育兒先育己。要不然你的付出,99%都是無用的。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現在按讚並追蹤粉專,每天收到育兒小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