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燒還要可怕的寶寶低燒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寶寶低燒時的相關情況。

發燒,是寶寶疾病初起階段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據《中華兒科雜誌》調查顯示,兒童平均每年經歷3.7次發燒。由此可見,小兒發燒的頻率相當高。

一旦發燒,爸爸媽媽的心情就會特別焦慮,尤其看見體溫計上的溫度節節攀升,更是會著急到不行。

但是,父母對小兒發燒知識了解卻缺乏系統性。

調查顯示,有關小兒發燒的知識,有55.59%的父母源自書中,47.67%的父母來源於朋友、同事,而從醫護人員中得到過有關信息者僅佔21.5%。

這就導致父母在處理寶寶發燒時經常存在處理不當的情況。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有關寶寶低燒的處理,絕大多數父母的做法都存在誤區,導致大部分的寶寶會從低燒變高燒。


01 寶寶低燒要更重視

首先,當寶寶體溫在38.5℃以上時屬於高燒階段,體溫在37.3℃—38.5℃時屬於低燒階段。

據了解,相比於高燒,其實醫生們對於那些“燒不出來”的寶寶更擔心。

因為發熱作為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是人體在調動免疫系統來對抗感染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所以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並不成正比。所以小寶寶由於自身特點,有時高燒,但精神狀態卻很好,能吃能睡,這種高熱就不見得就很可怕。

但有些體弱多病的小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太孱弱,即便被病原體入侵,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勢”,這時可能已經出現嚴重感染,導致體溫不高,甚至完全“燒不起來”。而這種“燒不起來”的情況,其實更加危險,也更嚴重。

此外,長期低燒不僅會影響機體的調節功能,還使孩子消化液減少,消化酶活力減低,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負氮平衡,自身的蛋白質分解增多。此時很容易出現虛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狀況。因此,針對寶寶低熱身為父母要更重視起來。

 

02 寶寶低燒原因

想要正確的處理寶寶低燒,首先要了解寶寶低燒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以下是幾種常見原因:

1、自身體質原因:寶寶自身代謝快,體溫波動在1°C以內都算正常。

2、天氣原因:和天氣相關,寶寶的水分補充不足、出汗少,導致體溫升高。等天氣轉涼後,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3、飲食因素:寶寶有不消化、積食的現象。

4、感染性低熱:寶寶患病後因治療療程不足,會出現病情反复,同時,還會有間斷性的低熱現象。

5、感染後低熱:寶寶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後,調節體溫的機能沒有完全恢復,導致低熱不退。

6、慢性感染性低熱:如結核、慢性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泌尿系感染等,導致出現的連續性低熱。

7、非感染性低熱:如果寶寶有血液疾病、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疾病,可能會出現低熱。



03 寶寶低燒怎麼辦

一般來說,發燒能夠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殺死溫度敏感型病毒,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但這並不是說寶寶發低燒就不用治療了。

 

事實上,寶寶如果發燒度數不高,但感覺煩躁、嗜睡或是痛苦,可以物理降溫的同時,服用更安全的中藥退燒藥,溫和不刺激,有效防止低燒變高燒。以下是具體措施:

1、補充體液

在夏季,寶寶發燒時會更喪失大量水分,更需要及時補充體液、防止發燒引起的脫水。但一定注意,千萬不要給寶寶喝冷的水,寶寶發燒時經常伴隨有胃腸道症狀和咳嗽,喝冷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症狀。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給寶寶多喝溫開水。

2、溫水擦浴

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水的溫度適宜在32℃~34℃之間,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鐘以​​上。

重點擦拭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皮膚皺褶的部位。

但一定不要用酒精、白酒等擦拭,因為酒精在皮膚上散發的速度比水分還快,也就是說,帶走的熱量更多、更快,因而也更容易引起寒顫。並且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可能出現酒精中毒的症狀。

3、服用專業兒童藥退燒藥

不要一發熱就主動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退燒針或掛水,大多數急性發熱只要口服退熱藥就可以。

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注意,不是什麼退燒藥都可以給孩子用的,一些大人們可以服用的退燒藥裡含有對兒童有害物質,並不適合孩子,所以一定要去買專業的兒童退燒藥!仔細諮詢過醫生,再給孩子用藥!

最後提醒各位父母,如果出現了特殊的狀況,還是要立即帶著寶寶去醫院治療。

 

*以上圖片來源皆出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現在按讚並追蹤粉專,每天收到育兒小秘方!